今天,科教科何老师让我去跟市中医院的黄老师打电脑,的确是不错的机会,记录一些叙述性的收获吧。一些用药经验拍了点照,有机会整理。

  1. 膏方自费后,营业量每况愈下。

    “一方面,是宣传存在问题,膏方只是一种剂型,不是说只有到了冬天才能吃。我开的基本是扶正祛邪,不光是补药。许多疾病,他脑梗,又高血压,又啥啥,病很多,开普通方子时候,没法管住那么多,膏方可以兼顾到这些。另一方面,许多乱开的,动辄一两万的方子,还是些很有名的中医,他名气大我也不能指责他们,风气不好。”

    黄老师的方子的风格是药很多,50~60味左右,但费用尚可。

  2. 病史、查体的重要性。
    儿童患者,形体瘦弱,询问三餐、零食、牛奶、水果等偏好,查看胸廓前后径,听诊呼吸音,嘱其咳嗽进行额外听诊。鼻窦炎、扁桃体肿大的查体。
  3. 牛奶、水果、主食、萝卜的认知
    对牛奶水果的看法,通常是我鉴别是否“纯正”中医的一个基本看点,具体不多展开。此外,联系古今,

    “以前的妇女没现在的条件,生七八个孩子也健康,现在的女性,生不出孩子,难道是营养不足吗?”

    吃中药忌萝卜吗?

    “萝卜,可以吃,不是生的就好”

    的确,我奶奶子女5个,到现在90多也没啥大毛病。中国人数千年的农耕习俗和饮食结构,深刻影响了我们的消化系统和肠道菌群的特征,因此脾胃“虚弱”,有生冷瓜果之谓。目前的我们又深受营养学观念洗礼,水果成了日常必备的营养物质来源,但是否带来好处,我没体会到,味道还是不错的。

  4. 沟通技巧
    由于黄老师是主要看儿科。儿童患者虽小,通过鼓励、哄劝也能把嘱咐听进去。

    “这个气字的繁体,为什么这么写呢”

    借此教育主食的重要性。

  5. 中西并重
    公立医院的名中医,多是两把刷子

    “由于西医他们看不懂我在说什么,会觉得很扯,同时儿科的急症也需鉴别,如果诊断上不写西医的东西,就容易被诟病,我花了至少10年在西医上,就没问题了。”“内经,伤寒,温病很重要,三本连起来看,融会贯通,是中医的常,万变不离其宗,变就要看你的水平了”

  6. 熟悉药材

    “展销会时候,东北的药厂过来卖,会看药的人去逛逛不错,平时60的人参卖30多,我买了2000多”

    说完,露出捡便宜的笑容,病人问:

    “那人参怎么看啊”

    答:

    “看上面有几个头,头越多越老;然后是这个纹,如果是横的,就是老的,纵的,就是还嫩的;还要尝味道,味道浓的好”

  7. 临走握手
    同样的温度,我从被窝出门,到诊室开着窗,逐渐手脚开始发凉,老中医的手比我的手暖和多了。的确,养生是非常重要的。当然,我写这篇日记时候,又已经晚上0:30了。

标签: none

添加新评论